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我们可以成为“心中有光,眼中有火”的人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5-06

 

  这个寒假里好多人都看了由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都在怀念曾经那个“亭亭玉立”、“容颜姣好”的妈妈,当然在探索母爱的深度表达方面,这部影视剧细腻、喜感而又魔幻的表现手法新颖有趣,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青年人的精神面貌?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我们先来检索我们脑海中的有关中国这段历史的词:改革开放、普遍的贫穷、骇人听闻的自然灾难、诡谲云涌的国际环境等等。可以说那时候的中国青年过的是“颜回式(孔子的弟子,很清贫)”的物质生活,但是令人大为不解的是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他们总是那么快乐,你总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周身的氛围总是洋溢着热情,你直视他们的眼睛,那眼睛里面有火,有光,那是一种无法湮灭的神色与精神状态。究竟为什么会如此,我相信好多人会用“时代造就”来回答,这当然没错,但也不能算正解。

   我们读书读史有很多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莫过于一种“现实主义”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以致用”,现在许多的青年大学生都面临着一种我学的专业与社会的需要不对口的感觉,以至于学习对于现实没有推动意义,失去学习的兴趣,日常的生活变成了刷剧、打游戏、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没有找到大学学习的实际价值,就这一点上来说我是感同身受的,这就好行让现实主义学寓言一样痛苦,看不到成果也找不到出路,心中的那团火在不知不觉中就熄灭了。

   对于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政府积极寻找教育制度的改革,我们的老师也在寻找如何让教学更有吸引力,我们的戍边战士们也在用生命去守住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岁月静好,社会的各界都在守护着我们。青年是国家的飞翔的翅膀,我们的状态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成为“自助者”,我们可以到社会上看看,通过手中的资源去找到能锻炼自己的兼职,你就会慢慢地知道社会需要你具备哪些能力,然后回到校园,你就朝着那种能力去培养自己。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说弹吉他,打游戏,写小说,看球赛等等,然后去强化自己的爱好,守住自己的小天地,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了玩和学地界限了,会玩游戏的可以做游戏主播,喜欢到处旅游的可以做旅行博主。这个爱好可能将会变成你的朋友,甚至是一种职业,成为你的看家本领。不管怎么说,我们得找到让自己向上的东西,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明星,一本书,一件事,一次经历,这些触动你的东西,牢牢记住它,然后不断深化。

20中文二班张恩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