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恰青春年华 谱赤子真情(第二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0-10-31

湘潭大学“金翼5﹒1﹒8”助学团队,从06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四个年头。在四个“五一”、四个“十一”里进行了九次社会调查;赴多个偏远山区开展暑假支教活动;走访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家庭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他们播种人文关怀的种子,一点一滴地点亮希望。直到每个山里的孩子肩上有书包,脸上有笑容……
     “怎么确定今年暑期支教点的?”
    “清明假期第二天我和另外两个志愿者去山里找的。”
     “用了多长时间?”
    “三号去的,晚上才找到适合的。四号还要赶回学校上课。”
    “你们的车费和伙食费组织报销吗?”
    “都是志愿者自己出。”
    “晚上在山里哪吃的饭?”
    “6点多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给了我们3个鸡蛋,我的一个留着。”
    “为什么?”
    “我们中有个女志愿者,给她留着吧。”
    这是现任“金翼5.1.8”理事长刘瑜与记者的一段对话。暑期支教是“金翼”最大最核心的任务,在选点时需慎之又慎,因为这影响到支教的效果,最终,金翼把支教点定在长石小学和正市小学。
    今年夏天,有这样两个支教故事,我们将它们真实呈现出来,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志愿者一直在行动,让更多的人投身到这样的爱心活动中。
    故事一:“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为他们带去希望”

    2010年7月8日,作为长石小学支教团的总负责人,刘小娟和其他六名志愿者一起搭上从湘潭到娄底的火车,开始了金翼5.1.8暑期支教之旅。百余本图书和各种礼物让他们的行李并不轻便,这只是他们所带去的一小部分,更美好的礼物是他们带去的知识与希望。
    长石村地处偏远,经济贫困,下火车后换乘两趟汽车,再加上步行,一共经历十个小时,支教团才到达长石小学。“第一次映入眼帘的长石小学是一排木房子,两层楼,与周围村民的房子比起来已经算好的了。”刘小娟说起对学校的第一印象,语气温和缓慢,陷入了回忆,“学校给我们准备了一间较大的办公室,我们就在里面生活了半个月,每晚都在里面开会讨论,睡觉的床就是用凳子拼起来的长椅,那边夜晚冷,我们几个都没带被子,好在之后村支书送来四床棉被。”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他们,七个人同吃同住,相互扶持,把所有激情都投注到支教工作中。
    长石小学只有一、三、五3个年级在上课,学校只剩两个年纪比较大的老师。支教那段时间,整个学校只有3个年级的学生和7名支教团老师。7月10日,开班第一天,有小朋友事先不知道要上学,得知消息后匆匆赶到学校,早饭都没顾上吃,由于大多学生的家离学校太远,学校12:30放午学,很多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这已经是那里的习惯。当天下午,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趴在课桌上哭,志愿者问了很久才明白是饿哭了,因为早上急着赶来上学没吃早饭,中午又没吃午饭,这样的场景,谁不心痛?老师赶紧找了包方便面煮给孩子吃。
    “那里的孩子都很缺乏爱,只要稍稍关心他们一下,他们就特别开心。”说到这里,刘小娟眼里闪着点点光芒。
    她说,有个“校园老大”式的学生,常常欺负别的同学,思想教育也没用,他的班主任就特别关注他,常常点他名让他回答问题。一次,班主任故意整整一天不理他,结果他之后变乖了许多,主动打扫卫生,做事学习又听话又积极。
    除了一般的课堂教学,家访也是支教团的重要工作。长石村的妇女、老人居多,许多孩子家里只有妈妈或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来没出过村。一次去到一位学生家里,妈妈得了病,屋子里充满药水味,用过的针头散落在地上,小孩子会捡起来玩,十分不卫生,也非常危险,支教成员非常担心,一再地叮嘱大人和小孩,生怕出事;还有一个男孩的妈妈有精神病,男孩在家常常无故被打,在学校却什么都不肯说……刘晓娟动容地说:“你见过小孩子失落的表情么?看了真的很难受,有次一个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大概是很饿了,急急匆匆地拿了小板凳放在碗柜台下,站在上面踮起脚,取出一个大碗,脸上很期待地揭开旁边的锅盖,里面却是空的,他的脸一下子就失落了,那种瞬间的转变,看得我们心都快碎了。”
    虽然贫穷,但长石村淳朴的民风也深深感动了支教团。村里没有买菜的地方,支教团只能抽空乘两小时的车到镇上采购,考虑到存放问题,只能买土豆、面条等食物,家长们也了解这样的状况,就常常让孩子给支教老师带去黄瓜、豆角等自家菜。一次支教成员在村里一个小店买东西,提着塑料袋,一位下身有些许残疾,拄着拐杖的家长竟偷偷塞了不少香干在他们的塑料袋里,他们也是回到学校才发现。还有一位家长,给支教团送一块腊肉,送了几次,支教团都没有收,“因为太贵重,我们不能要。”
    支教行程结束前几天,孩子们主动写小纸条,央求老师们不要走,村委会和家长们也都希望他们能够再来。临行前一天,是学校汇演的日子,支教团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手语操《感恩的心》真情流露,一位家长在发言后还献唱一首《一路顺风》……刘小娟说:“很多细节,都很感动,想到要走了,我们心里都很难受,整个氛围都是感动的。我真的希望以后会有更多人参加支教,希望大家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给那里的人带去希望!”

故事二:"我们教他们知识,
              他们教会我们关爱"

    9月10日,范晓彤接到一通电话,一群孩子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一句——“老师,教师节快乐!”隔着电话唱起《虫儿飞》,这通电话是从一个叫正市的地方打来的。
    今年7月,“金翼5.1.8”爱心团队永州地区负责人范晓彤带领的支教小分队在蓝山正市小学落脚,他们一行12人在这里支教半个月,这首《虫儿飞》正是他们教给那群孩子们唱的。
    到达正市小学后,他们刚走近宿舍便被一阵恶味挡在门外。“地很潮湿而且凹凸不平,最可怕的是地上很多很深的老鼠洞!”晓彤回想起当时的住宿仍心有余悸,“床是生锈的铁架子和木板搭起来的,我们用报纸和凉席稍微布置了一下,就在上面睡觉。”夏季山里虫蚁多,几个女孩子到深夜才能睡着,害怕被袭击。“那几天蚊子都被喂饱了!”晓彤打趣地说,“晚上常被叮,隔天起来腿上很多地方都肿起老高,他们男生寝室的情况还更糟糕。”
    提到洗澡的问题,晓彤哭笑不得,“洗澡的地方没灯,我们只有带着手电筒,在很窄的土房子里,墙角都是蜘蛛网,与洗澡房一墙之隔的是一个老师家的猪圈,山上晚上时候风很大,那画面可阴森了!”几个女孩子都结伴而行,学校里面没有热水,通常都是用冷水随便洗洗。
    “我们补课时都是自己做饭,运气不好时遇上停电停水火炉熄了,还得自己烧柴火做饭。”晓彤回忆说由于现金有限,即使天气再热几个人都没敢吃西瓜。
    正市小学的教学楼一共3层,是用土砌起来的,天花板上经常会掉泥土。学校担心孩子顽皮会失足从楼上摔下去,所以把窗户都封死了,教室里没有风扇,那半个月教室就像蒸笼一般。
    学校里只有四、五、六3个年级的学生在上课,他们12个人,每4个人负责一个年级。问到学校的师资条件,晓彤不禁叹气,“那地方留不住人!正市小学的老师大多数都是本地人,真正负责任的老师也没几个!”晓彤皱着眉,“有时候老师有事,说停课就停课了,那里的孩子数学一般都只有十几、二十几分!”
    晓彤担任五年级的数学老师,但是自己事先准备的课件在孩子们的接受上有难度,这让她不得不重新准备题目。让晓彤欣喜的是,孩子们都很聪明,“他们很喜欢学英语,而且接受能力出奇地快!”老师们为孩子们筹备了一次《我爱我家》演讲比赛,“他们第一次当众演讲,很早就开始准备,经常跑到办公室来读给我们听,让我们指导。”晓彤回忆起来连连叹气,“要是他们能拥有跟城市孩子一样的教学条件,他们会比现在更好。”
    正市小学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家里只有爷爷奶奶,都没人管。”晓彤压抑不住心里的心酸。记得小学旁边有一个很深的池塘,有学生曾经在这里出了事,但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安全意识,天很热的时候就跑去那儿游泳。那个时候每天中午3个男老师轮流值班,守在池塘边不让他们下河洗澡。“他们的安全意识都太薄弱了!”晓彤至今隐隐担心。
    晓彤说,“他们看上去不爱理你,其实他们内心特别渴望我们的关注。”授课不久后,晓彤一行人便决定家访。那段时间老有孩子问,“范老师,你们怎么还不去我家呢?”晓彤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难受,觉得自己给的关心远远不够。
    一次,晓彤让班上一个小男孩带她去另一个学生的家里。在路上,那个男孩子不跟晓彤说话,但是却一直让老师走在树荫下,走两步都会回头来看看晓彤跟没跟上,有车来时就扯扯晓彤的衣服,让她小心。
    “我觉得我们更多的不是去锻炼了自己,而是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晓彤自责地说,自己做的太少,带去的改变太少。
    半个月后,晓彤一行人就要离开了,“有一个男孩,平时我们跟他交流很多,我们走的时候,他哭得都站不直了,几个老师只得抱着他。”晓彤眼中有些动情,村里的人放完鞭炮便用车把他们送到镇上,“那些孩子就一个劲儿地跟着车子走,我们都不忍回头。”

    故事结束了,爱还持续着。这群志愿者有一句共同的心里话:“如果不能改变世界,哪怕只能带去一丝新鲜的空气,孩子们也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快乐的!”,“展翅金翼,与爱随”,他们用实际行动搭建一座爱心桥梁,用汗水与坚持编织了一双金色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