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的新闻将“灰色技能”这个词再次推向了舆论高潮。“灰色技能”在2007年就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新词中,指的是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丢下课本,拿起酒杯,专修喝酒打牌、唱歌跳舞等技能的现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灰色技能已经和驾照、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受同等关注了,只是还不能那么明目张胆的设个证去让人考,所以被冠以“灰色”之称。
既然技能是灰色的,就证明这种技能难登大雅之堂。既然大家都知道是不好的,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趋之若鹜呢?中国青年报就针对这些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其中70.7%的人认为在职场竞争中具备“灰色技能”很重要,而大部分人表示这是激烈的职场竞争所致。因为工作竞争太激烈,而又有不少苗头表明一些公司需要具备灰色技能的人,反正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大学生就开始大力锻炼灰色技能。就像演员要出名就要被导演“潜规则”一样,其实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规则了。人们都知道其中的猫腻,但偏偏总是有人“投怀送抱”,只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成名途径。由此可见,灰色技能也像潜规则一样是无奈之举。
喝酒跳舞作为交际方式本无可厚非,但像左图的新闻那样为了表现而逞强喝酒,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就脱离了娱乐交友的本质,而让自己成为“灰色技能”的奴隶。更为严重的是灰色技能作为一种就业潜规则,使正常的社会关系和法治文明被扭曲,公平正义愈发难寻。潜规则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惯性,个人力量是很难与之抗衡的,所以很多人就选择了顺应,与周围环境“友好”相处。但对于一个有消极影响的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难以改变就放纵其发展。长此以往,那一些不好现象就会更加猖狂,以至于整个社会变得灰蒙蒙的。
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在这个艰难的社会时期更应该站出来。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的理论告诉我们,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的增势。如果我们也像大多数人那样的默默忍受,那么灰色技能就会更加地大行其道。当今的官场是复杂的,潜规则也不少,当一些人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忘记了自己的本色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能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就像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浩,在别人都忙着升官加薪的时候,作为省财务厅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小岗村的他却为了村里的发展一干就是6年,直至因病辞世。每一个行业都要承受很多压力,也会随之产生不少所谓的“捷径”和诱惑。但我们应该像沈浩一样如圣莲般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铸造光荣与梦想。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还年轻,请不要臣服于灰色技能而丧失自信和原则,大声对“灰色技能”说N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