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大学需要“乌托邦”(第四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9-07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他认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利己主义侵蚀校园,价值趋向逐渐被扭曲。到底我们的大学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究其本质,笔者认为“乌托邦式”的教育能够引领大学走在理想的道路上。
    钱理群教授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大学教育的一些现状,并非危言耸听,他的发言值得高校反思。当今一些大学俨然失去了建校初蓬勃浓郁的治学精神,社会上腐朽败坏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都可以找到,侵蚀着大学生们的心灵与思想。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大学变得铜臭味十足,失去了它的理想的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从大学本身与大学教育的主体这两方面入手。
    今日之高校已非清水衙门,大规模的扩建、招生、采购和后勤诸环节,都有滋生腐败的可能,落马的高校官员也多是倒在这四大领域上。而中国当下高校腐败的根源则在于大学行政化,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编织出笼罩着学术界的巨网,政学合一的体制造就出学术界很多人向权、媚权、畏权的心态,掌握了权力,才会升格为他人眼中的成功者,最大限度地占有学术资源。大学的理想就在大量日常的损耗、细节的溃败、以及习焉不察的妥协中,一点点沦丧了。
    而侵蚀大学理想的罪魁祸首则是弥漫在当今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长期来,教育界出现一些现象,譬如:北大清华争状元,高校学风浮躁,学术不端,急功近利,金钱主义盛行,教授公然“警告” 学生“不赚四千万别来见我” 的“高调”教育。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满足于“著书立说”,讲师和副教授热衷于评职称,学生“混”日子,热衷于各类“攻关”钻营术,甚至造就了一大批理想迷失彷徨的人,有学生没踏进大学门槛的时候就有人跟他普及大学官场风云,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的欢心;还有的学生把分数当作第一位,因为这是考研和出国的本钱。如此只顾眼前利益纠结,没有未来励志蓝图,其前途可想而知。
    功利实用主义之风劲吹使得我们去追求名牌大学,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敲门砖”,追求对我们有利用价值的权势地位,大学的主人公让自己的理想抱负在社会的诱惑下变成了虚无飘渺的泡沫,这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悲哀,更是全社会的悲哀。
    大学,应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的利他主义者,而断断不能成为利己主义者的温室,大学应该有特有的大学精神,过于注重变味的“现实”教育只会导致更多利己者的出现。大学需要“乌托邦”式的教育,重树流失的理想,使其深深扎根于大学深厚的土壤,风吹不动,具有强健的根基,只有这样,大学才会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学术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