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Boys,今天的你们还“man”吗?(第三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9-07

编者按:今年2月份郑州十八中制定了男、女生德育教育标准和德育规范,要求男要阳刚,女要端庄;3月份上海市拟建第一所“男子中学”;4月份“武汉高校伪娘团”网络爆红,由来已久的“男孩危机”似乎从中学蔓延至高校了……

 

         
    今天,“男生危机”已不再只是一个矫情的概念,而变得意有所指、内涵明晰:其一,男孩学习、体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退化,突出表现为“成绩”整体性落后于女生;其二,便是“性征”悄然模糊,阳刚消弭、伪娘增多。一个优秀男孩应该具有的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然而,这些品质对于当代男孩来说似乎已渐离渐远。甚至有些男生出现了一种极端现象“伪娘”。下面请随记者一同关注“男孩危机”漩涡中的被消费、被娱乐、被危机成分。    

       王小贱,“至贱”则无敌
  近日,上海市拟建第一所“男子中学”事件、郑州十八中为培养正确的性别观而在全校内评选出“阳刚男生”和“淑女”作为学校模范,这种性别教育再次将“男孩危机”推到舆论前台。为此本报记者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女生43人,男生57人)来调查我校学生对“男孩危机”现象的看法。
    在“您觉得现今社会是否出现了男孩危机?”一项中,有43%的同学觉得确实出现了男孩危机,27%的人不知道,30%的人觉得没有。这说明男性特质消失的现象并不普遍,只是存在于一部分男性中。
  “您认为现在的男生的穿着打扮或行为举止是否有偏女性化?”这一问题中,16%的人觉得确实如此;68%的人觉得有这样的趋势。针对这种趋势,大家的看法也各不相同,56%的同学觉得无所谓;2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适当提醒并劝其培养男子气概;也有4%的同学对这种趋势是可以接受并欣赏的。
  《失恋33天》将“王小贱”这个外表很娘,内心很爷们儿的角色带入了我们的视线。他看上去很娘,说话嗲声嗲气、爱涂唇膏,走路扭扭捏捏,爱翘兰花指。虽然这一形象是经过艺术夸张塑造,但是仔细想来今天我们身边的男生,绝对有一部分“王小贱”型男生存在。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王小贱”型的男生呢?
 当谈及对于《失恋33天》中的男主角“王小贱”的看法时,男生阵营中认为学习王小贱的外部特征、穿衣打扮是盲目跟随时尚的表现,可以娱乐但不能效仿;而王小贱内里是够义气的纯爷们儿。女生阵营认为王小贱虽然表面上很“娘”但是内心很强大,勇于担当自己的责任,有艺术气质,内敛有范儿,很体贴女生,表示会与之成为“闺蜜”或是男朋友。
 对“王小贱”的看法反映了一个事实:只要这个男生还拥有男性最本质的特质,就算他偶尔“娘”一下还是会受到同性的认可、异性的欢迎。毕竟当“王小贱”在远处大楼点亮广告牌,说出那句“你身边一米的地方内一定有我在”时,没有谁能不为之动容!
                   

    被时尚 、被消费的伪“伪娘”

     现阶段泛化的“伪娘”一词可以划分为真正的“伪娘”、追求新潮貌似为艺术献身实则被商业化炒作的伪“娘”以及受时尚、选秀文化潮流影响的潮男版的伪“伪娘”。

    伪娘的定义是:伪娘只是在自然情况下拥有女性般或更胜于女性的美丽容貌的男性,伪娘是不需要任何的女装及化妆,大多数伪娘日常状态下都是比较正常的男性。伪娘本身并不影响其作为男性的气质。伪娘本身就属于美男子(源自百度百科)。对于现今社会“伪娘”盛行这一现象,49%的同学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是媒体的炒作,是对时尚潮流的错误定位,会对年轻的一代产生舆论误导;而43%的同学则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艺术需要,不应该混为一谈。
  不知“伪娘”的真正定位而演成了“伪”娘: 近日武汉高校的“爱丽丝伪娘团”是个热点话题。舞台上,他们千娇百媚,人见犹怜。他们自称为“伪娘团”,他们自诩是为艺术献身,姑且算作动漫cos角色反串的需要。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文道博士认为“伪娘”是“男孩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汉高校伪娘团现象反映的是一个群体的审美或审丑需要。重要的是他们要分清楚舞台表演角色和现实生活角色,不要混淆。
 反串是艺术的需要,是以纯粹表演为性质:今天伪娘一词的概念泛化了,人们意识里的“伪娘”现象包括两类人:一类是以纯粹表演为性质,本身性倾向没有问题,比如梅兰芳、李玉刚,他们只是表演艺术家对于角色的反串。另一类是来自于LGBT人群里的跨性别者和异装癖者。但反串与伪娘不同,反串主要靠化装而伪娘主要是因为自身的外在条件(容貌)较接近女性
     受时尚潮流影响,潮男变“伪娘”:受如今日韩流行风潮、时尚圈、超女快男选秀文化等影响,许多青年人盲目追逐时尚、新潮,导致时尚观念出现了偏差,对自身性别意识产生冲击,基于潮男本意出发的他们把自己打造成了外观似伪娘的“非主流群体”。30116金沙js9官网大二的原同学认为:既为潮男,首先要体现男,然后再体现潮,这个应该为基本。如果潮男都要打扮成伪娘,那岂不是要称之为潮女啦?如果一个男人要打扮成伪娘,才可称之为潮男,并且像韩火火那样受到追捧。原同学认为,那样的时尚看不懂。
     记者就这一现象采访了湘潭市教育局教师科科长刘汗青,刘科长表示:现在的学校里存在很多这些现象,他们眼里所谓的潮流,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可能不被认可。另一方面”伪娘”娱乐毕竟只是一种浅层的快餐式消费, 阳刚之气的缺乏与“伪娘现象”,绝对不可等同视之。后者只是异端的文化,掺杂着炒作、恶搞的成分。
            

    “危机”重重,到底几重?
    “所谓的‘男孩危机’现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现今社会女性的崛起在各领域向男性提出了挑战,相对而言,男生的地位呈下降趋势,但这不一定真的是男孩出现了危机。男孩危机现象存在危言耸听、被放大的成分。”
  
     “‘中国男孩危机’并非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言,而是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对“男孩危机”现象提出质疑。针对男孩危机是否是个伪命题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我校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秦加军老师。秦老师认为,所谓的‘男孩危机’现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男孩危机体现为学业、心理、体质、社会适应力四个主要方面,现今社会女性的崛起在各领域向男性提出了挑战,相对而言,男生的地位呈下降趋势,但这不一定真的是男孩出现了危机。男孩危机现象存在危言耸听、被放大的成分。”秦老师还介绍到,从长远来看,女性无论是在招聘、录用、下岗、解雇,还是在培训、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明显处于劣势。男性在职场上的成功还是远高于女性,领导力的优势显著。                     
 法学院的段同学则认为:“男孩危机一词所指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男生在青少年阶段智商、情商、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发育都落后于女孩,再加上男孩在这个时期比较好动、贪玩,学业上肯定落后于女孩,还有性别教育的缺失也使得男孩处于劣势。但我觉得男孩危机所提及的各种表现对男孩而言只是暂时的落后。高中时我们班上的几个男生就是平时成绩不如我们女生,但在高考时都成了‘黑马’,男生潜力比较大。”
    调查问卷上对于此主观题的看法中还有同学认为,在这一选秀文化引导的中性化潮流趋势下,对于男生、女生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因素。如果男生女性化就是“男生危机”的表现,那么女生走中性路线、缺乏女人味是不是也该算是“女生危机”的表现?
                   


     加油!好男儿
    是家庭、学校和流行文化误导了男孩子们,使他们深陷于“男孩危机”的漩涡中接受无休止的焦虑。他们只是暂时的落后,咸鱼翻身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男孩危机这一现象,刘科长指出,现阶段存在着男孩在学业、工作等方面弱于女孩的现象,同时,男性女性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他认为,男性女性化,特别是“伪娘”现象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男生应该拥有其男性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如果任这种现象自由发展下去,男性观念会逐步弱化。男性在国防等事业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而男性性格的弱化、男性责任担当和使命感的缺失会对社会的长远发展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同时他提到虽然这一现象已引起了相关部门、专家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尚未上升为一种公众意识,教育部门目前也没能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当记者问到男孩危机背后的原因时,刘科长分析:首先,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特别是母亲普遍溺爱孩子,这样往往导致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缺失。其次是性别教育的淡化或缺失,幼儿园和小学是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女性教师所占比例过大,使得男孩过多地接受了女性的影响,让学生潜意识中少了“性别”的概念,更没有角色担当的责任自觉。再次,受许多日韩明星的时尚影响,追求所谓的潮流,也使得男性在这种“流行”风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女性化。
  秦老师则认为现在是一个高风险、快节奏的社会,价值体系的脱节使许多男孩的价值观进入迷茫期,让他们出现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高校管理普遍的功利化、浮躁化使得现在对大学生缺少了及时的正确引导。如今,尤其是对快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面对未来。秦老师建议大学生要从基础做起,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各种社会舆论所左右。学会做生活的长期规划,在大学期间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男生要明确自我的定位,认清自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