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奋发于无涯学海,奋起时以情会文 ——读《文心雕龙·体性》有感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0-16

     (文新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章婷)《文心雕龙》是一部由刘勰在文学呈现自觉性的魏晋时期,受文学的开放、拓新与繁荣的影响创作而成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探讨的是关于创学创作中文体风格和作家个性的关系,指出文学创作的根源是因情而发——“情动而言,理发而文见”。

《体性》从标题上来看,涉及“体”和“性”两个方面。刘勰将“体”理解为文体风格,而“性”则是作家的性格“体”有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分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并且指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师成心,其异如面文章八体中:“典雅”指向经书学习,主动接受儒家学说的熏陶,使文章、言辞有典据,呈现经典高雅之貌;而“新奇”却讲究“标新立异”“破旧立新”,追求新颖奇妙。“远奥”,顾名思义为深远玄奥,注重文章的含蓄之美;与此相反,“显附”讲究显明切近,《神思》篇中提到文学创作既要做到“神与物游”,即思维活动要与客观事物达到统一,又要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构思之境,注重文章的张扬之美。“精约”指文章字句精简凝练;“繁缛”讲究文章采饰华丽,丰富广博。“壮丽”指文章气势恢宏美丽,突出文章内容之卓越与议论之高超,追求文辞与论点的深度;而“轻靡”为轻佻肤浅之意,指文章内容浮于表面,立论庸俗。刘勰认为“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文体风格不出此八体。

刘勰进一步阐述尽管“八体屡迁”,即文章风格变化无穷,却是有迹可探、有径可寻:“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等从才、气、学、习四个方面阐明了创作风格与作家个性之间的紧密联系。

“才”,指一个人的才华、才气,文学创作其成功在于学问的积累。如何积累自己的学识,要通过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研阅。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气”指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有先天之分,但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便是说:培养气质以充实自己的情志,用以确定文章的语言,文章能否写得精美,无不来自人的情性。《孟子》中所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讲的是一股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要以正直坦荡的胸怀来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曹操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气为主”,其“气”有清浊之分,且不可力强而致,要善于培养自己专属的“气”——气质与特色。这都是在说“文”“气”相生,表里必符。

刘勰在突出表示作品的成功创作与作家的学问才华和气质特性息息相关后,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刻苦,方为成功之关键;文之司南,不外乎“定习”与“练才”,即学习正确的风格来培养自己的习惯和根据自己的性格培养写作的才华。雕琢于学问者当“学慎始习”,以勤为径,以苦做舟。古有孙敬和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勤以治学、杨叶求学之路艰辛漫漫以至程门立雪、王冕长明灯下苦读、李白铁杵磨针终不负有心人……今有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起早贪黑沉浸于数学符号的海洋中、钢琴家郎朗勤练琴而化茧成蝶、推磨换书以满足嗜书爱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心无旁骛专心研究科学家屠呦呦……他们皆在各自专研的领域里发光放彩,但他们都不是天赋型选手,在学习这条路上,他们始终勤勉刻苦,最终成就了自己,为中国文化、艺术、科技事业献出了宝贵力量。少年应当勤治学,如若你天资聪颖,莫学仲永荒废学业,谨记天外有天楼外有楼;如若你自认为不是天赋型选手,何不奋力一搏,笨鸟先飞也终将有一日抵达胜利彼岸。

奋发于无涯学海,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达到“才”的积累与“气”的养成;奋起时以情会文,在文学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志与个性。如此,便能如刘勰所说:“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