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我眼中的孔子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0-10-11

   文新院新闻学专业:张雪“孔子”,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他是中国每位读书人心中的白月光。在我还未正式踏入学堂之前就已经能背诵“子曰”“子曰”,中学时期我对他的言行、对儒家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如今,在拥有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完善的辩证思维之后,我想来好好地谈一谈我眼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拓荒者和开创者的形象。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生活的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该时期被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大混乱时代。由于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诸侯国的力量持续增长,开始不断发生战争,百姓常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周天子的统治形同虚设,周王朝所建立的礼仪制度受到严重冲击,“孝”文化也随之出现危机。面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孔子勇敢地挺身而出,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畅想。他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力图恢复周礼的统治,十分重视孝道,加之他从小经历坎坷,为他的孝道思想奠定了基础。孔子的孝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对曾子、孟子以及荀子等人有所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更何况在当时孔子的理想、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他也曾百般无奈地兴叹:“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但他依然孜孜不倦:“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对弟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种精神,相较于庄子的消极无为、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更显得鹤立鸡群,尤为可贵。他坚定而自豪地担当起“文”与“德”的掌握与传递者重任,经历艰难困苦乃至遭到生命危险,也在所不辞。

此外,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坚守传承的匠人形象。孔子能成为儒学至高无上的集大成者,离不开他对前代主要是周文化的传承和沿袭。孔子在通习以六艺为基因的传统文化之后,依据自己锐利的智慧,发现前人有生命力的内容,为自己的学说提供合理的依托,开始了儒家文化的艰难起航。孔子责无旁贷地将自己视作周代礼乐文化的自觉继承者,在他的心目中,周之典章制度,实可以“上继往圣,下开来学。”《论语》中记孔子的话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述”,谓“传旧”,“作”谓“创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八字,正体现出孔子强调文化之历史继承性的文化意识。

但同时,孔子身上也不乏浓烈的创新意识,他在“礼”和“仁”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继承传统中又有所创新。面对异常丰厚的周礼,孔子虽然说“吾从周”,但并不是盲目崇拜和全盘照抄,而是有所扬弃和革新,既吸收继承了周礼的精髓,又援仁入礼,赋予其新的蓬勃生命力。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孔子将礼看作是社会稳定、人心向善的规范所依。孔子认为,作为礼之核心的名分制是绝对不可僭越的。孔子所言的名分制,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所津津乐道的礼尽管太过凸显了个人的等级差别、尊卑有序,因此很难摆脱历史痕迹,但是孔子又赋予尊卑等级以新的意味,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难发现,孔子的礼对位尊者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而不仅仅是对位卑者的单向要求,这无疑是对周礼君尊绝对化的局限的突破。关于仁,孔子主张仁的践行以血缘宗法为基础,与亲情伦理联系,他把仁与孝悌巧妙对接起来,所谓“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因此被认为是“仁”的开端和起点。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句话就说明了孔子非常重视礼仪规范,父母在世时要尽力侍奉,父母去世后要进行丧葬之礼以悼念他们。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就告诉我们,应该谨慎对待父母的丧葬之礼,对已经过世的祖先进行追思。因此,丧葬之礼和祭祀之礼开始受到重视,这也是孝与礼关系的要求。清明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据传始于周代,在民间原本是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成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过程中,孔子的主张起着不可磨灭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孔子认为通过一些祭祀活动可以充分表达后世子孙对先祖的追思,是后世尽孝的一种表现,通过礼仪更能表达出后人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之情。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即未富先老。因此,孔子的“孝”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仍然具有教化作用,弘扬孝道,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当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看,孔子更是连接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历史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中国古代的一些优秀文化、传统习俗才得以保留、得以传播,因此,孔子是时代的伟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孔子的形象是伟岸的,也是亲民的。他为人和蔼谦逊,和弟子的谈话犹如师生之间的漫谈,其语言艺术自当妙不可言;孔子也像普通人一样嫉恶如仇,厌恶伪善之人,憎恨丑陋邪恶之物;孔子是一个性格单纯、情感丰富、真实快乐的人。其次,孔子学问渊博,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孔子坚信历史的价值,相信人类文化的延续,从古典学术和历史知识中探求君子之道;孔子倡导遵循人类本性至善的方向为人处世,研习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技能。再者,孔子是一个兼具贵族气质和幽默品质的人;孔子的贵族气质表现在他对礼、乐的独到见解、对饮食衣着的极度挑剔、对言行举止恭谨自律等方面;孔子骨子里浸润着风趣幽默的特质,于人生困顿之时敢于自嘲,依旧保持优雅的姿态。抛开他伟大的文化成就不说,他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存在,他强大的品格魅力也是造就他如今崇高地位的因素之一。

千载之下,孔子早已成为包容海量信息的文化符号,对其形象的解读不可一概而论,但不管怎么说,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孔子对传统的变革和发展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思想哲人的睿智,触碰到一个文化匠人律动不息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