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传真 > 正文

李军华教授新著《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委婉语研究》出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2-01-07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委婉语研究》一书由30116金沙js9官网语言学教授李军华撰写,2021年9月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内容提要如下:

委婉语是在一定的社会集团中,因特定的观念、风俗与民族心理等的制约,对不能、不便、不愿直言明示的意义或意图,采取转喻或隐喻等方法构成的合乎社会礼仪规范的“典雅、中听”说法形成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性、观念意识及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在人类的社会活动、言语交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内容是:第一章,对死亡与殡葬、疾病与伤残、分泌与排泄、性爱与婚育、身体器官与生理变化、犯罪与惩罚、战乱与灾难、人际关系称谓、职业与境遇、钱财与经济、品质与性情、动植物名称等十二个社会范畴的汉语委婉语词按照来源与着眼点分别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分析。第二章,概括了委婉语主要由话语形式与非话语形式两大系统构成的表述系统,其中话语形式可以分为语言方式与言语方式,语言方式由语言的相关子系统构成,即语音形式表达、文字形式表达、语义形式表达、语汇形式表达和语法形式表达;言语方式则主要由修辞手段表达与语用手段表达;非话语形式也可以分为两种:体态语方式与符号方式,体态语方式可以分为面部神情表达、身体姿势作表达、副语言表达和行为动作表达,符号方式采用图形和象征等手段表达。第三章,主要依据汉语委婉语词深入探究了“身份定位,等级分明;崇礼、尊贵、雅、求;相似相关,具象构造;名号意象化,标志神韵汉语委婉语的文化特性。第四章,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分别从委婉语相似基础造词的隐机制与委婉语相关基础造词的转喻机制对委婉语构造的距离与相关原则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第五章,分别重点突出地归纳了汉语委婉语所体现的社会政治体制如王权与皇权时代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专制主义的集权制等,所表露的社会生活观念如生育观、婚姻观、死亡观等,所表现的人文关怀精神如生命关怀、生存关怀等,所表示的羞耻观念与掩饰心理,所显示的宗教与禁忌观念,所显现的和谐与审美观念——包括外显性社会美如语言美、行为美和内蕴性社会美如人格美、人情美、人性美等系列系统的汉语委婉语的社会文化映射系统。第六章,探讨了汉语委婉语的符号性与社会性的历时流变:其符号性流变主要有扩容与替换两种情形,而其流变动因主要有类比机制,“葛氏定律”及语序手段与文字替换等;其社会性流变包括体现“宗法等级”观、“官本位”、“平等”观、“义利观”、“金钱观”、“孝道观”、“婚姻观”、“丧葬观”等多种观念的流变,其流变动因是社会观念的时代传承与改变。同时,还总结了汉语委婉语词的更替流变规律:其主要内容是由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到反映当代平民心声、由行业禁忌转变为行业美化、体现人文关怀等发展变化趋势。第七章,探讨了委婉语的语用机制、原则与社会协调功能。确认委婉语的语用性质是“替代”,这种替代符合徐盛桓的“外延内涵传承”理论,而其语用机制则是委婉语的创造与代偿、再生机制,委婉语的语用原则主要有自我保护原则与礼貌原则;汉语委婉语人际修辞的社会协调功能主要包括:第一,从“家国同构”与“阴阳同构”两个方面讨论了汉语委婉语载蓄文化传统,协调社会有序发展的表现;第二,根据“谦称”“敬辞”构成的礼貌用语与汉语的“脸”“面子”构成的礼貌表达讨论了汉语委婉语彰显社会观念,增进人际和谐关系的作用;第三,从“‘报国’与‘’壮举”“遵守文化传统中的作为人际伦理标准的‘忠恕之道’,做以身作则的楷模”“追求高雅、典丽”“保持‘恻隐之心’”等发端的“四德”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汉语委婉语秉承民族文化修养,促进人格更加完善的作为。